close

在進入之前,附上兩個問題:

1. 協同教學法中,對於各個學科統合工作,是需要的。對於授課的主題,是不是簡單為主?

2. 對於協同教學法中,上台授課的老師們,要如何界定誰是講台上的主角?

再說一次BLOGGING,進入今天主題

1.

教學科目─高中物理、化學科

教學內容─氣體動力論,高中物質科學物理篇下冊第十二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氣體,高中物質科學化學篇上冊第五章

課程進行方式─

計畫執行之前,找一位物理或化學老師(以各班的任課老師為準,自己假設為其中之一),討論計畫,並寫出學習單─大多以練習為主的學習單

如果時間允許之下,可以借用學校的實驗室上課

開始上課,首先寫下教學的大綱,並說明課程進行的方式

接著,介紹這個計畫的主題,理想氣體方程式,由化學老師函授,並且主導實驗的進行,物理老師為課堂輔導員,並隨時補充物理學的觀點

然後,物理老師在「氣體的擴散速率」接下化學老師的棒子,包括擴散實驗,解說氣體的分子速度,化學老師和物理老師的角色對調

最後,學習作業和考試,為檢測方式,並且發下回饋單,以獲得學生們的學習意見,同時老師間的評鑑也要開始執行

教學特色─

物理和化學,兩個相似性科目的結合教學

以做中學,了解氣體的性質和相關課程目標

輔助以直接教學法,帶題目練習(不排除為主要教學方式)

輔助以概念教學法,條列課綱,以及做習題的訂正

兩個老師,課堂上一主ㄧ輔,可以幫助學生學習

2.

對於課堂上的構想,我試著寫出了份構想流程。

如果高中理組的同學只知道物理和化學是用『算』出來的,那真的太可惜了

一個課堂上,有兩個老師,誰是主角?誰是配角?學生聽誰的?工資怎麼算?課堂怎麼教?時間怎麼安排?這都是協同教學法的問題之冰山一角。

做得好,是所謂的相輔相成,對學生的學習有加分;反之則是相消相滅,卻是扣分的效果。

這次,我的用詞不是上課,而是計畫─一個龐大的教學計畫,而且時間不能確實的說出,只能勉強的算是一個長遠目標。

沈翠蓮老師的《教學原理與設計》(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01年,頁464)中,協同教學步驟為:教學團→教學計畫→教學時間→團體大小變化原則→行政協商→教學(大班、分組、獨立研究)→評鑑

其中,教學計畫,是一個核心,統整知識,使學生學習容易

再來是時間和行政協商,除了教案所安排的時間,學校的政策會是影響最大的因素

如何完成這個教學,唯有這兩個關鍵點

如果要進行應用的教案的話,必須要有個條件─化學的氣體挪到下學期教授

由於物理的部分,是從運動學、動力學、立矩、能量一路累積上來,才講到氣體的部分

反觀化學的氣體一章,是在整個學期中較獨立的一章,可以挪到下學期一同與物理使用協同教學,而最好時間點,應在講各個物質的元素之前─可以對上物理的進度

至於剩下的部分,得要慢慢規畫了。

這次演示的不足之處,除了教學方式少了大班教學式的演講教學(同上,頁468),以及獨立學習研究(同上,頁472)外,還有一個,就是時間的問題了

在人數是不可抵抗的因素下,看到非常棒的教學活動,如果時間給我們長一點,那有多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溜溜球 喵喵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